泡夜店的年轻人怎么突然迷上了冥想和禅修?
你也许刚开始注意到,身边越来越多人在使用着某种语言系统,诸如自我、生命和灵性、内在、身体能量等等,你可千万不要觉得诡异,这样的年轻人其实早就有了。
你朋友中,原本最能玩最能浪的那个,突然每天手捧各路宗教典籍,言必谈生命、心灵的成长,或感慨万千,或痛哭流涕,在身边人看来有些莫名其妙。
在越来越多的场合,焦虑的年轻人,会在某些时刻突然觉得自己开了窍,感受到了灵性,懂得了情绪和身体,试图和宇宙对话。他们的热切和追逐就像当年“在路上”的嬉皮士。
那些拿着水晶球和彩虹卡的导师,学了几天催眠术和脉轮,跟你大谈能量、生命、灵性,声称自己已经领悟了人间智慧,让你哭让你狂,让你咣咣锤大墙。
当你对这种心灵运动进行追根溯源的时候,大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:这是新时期青年时期找到的对抗焦虑和时代的方式。
焦虑青年们的一些侧影
先看身心灵三个字的含义:身自然是躯体,心是心理,灵更侧重精神或精神状态,是一个比前两者层次要更高的状态。从能量的层次上来看,精神灵性的层次最高,它可以决定和显化心智(包括情绪)状态,也可以外显为物质。
身心灵所倡导的,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上,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和灵性的成长,跟宇宙、自然、更大的能量产生连接。
这个概念非常丰富和多元,涵盖了东西方哲学、宗教学、心理学、玄学、艺术。身心灵的先驱者阿特金森,曾写了《世界最伟大的身心灵修行课》一书,被盛赞为“一个和万有引力定律同样伟大的发现”。
治疗焦虑的首选
但当代青年其实并不是身心灵的首批追随者。
几十年前,远在大洋彼岸的那些年轻人,他们大概与现在的我们一样,觉得自己处在东方与西方、古老与未来的冲击和交汇之中,充满了铺天盖地的焦虑、虚无、迷茫,现实主义的利刃和对精神空间的渴求。
于是他们研究了东方禅修并加上西方宗教,用古老智慧结合最新科技,发展出了各种体系的身心灵疗愈活动,如禅修、静坐、瑜珈、花精、塔罗、芳疗等等。
追求精神生活,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里少数人的特权。几十年过去了,焦虑的年轻人从未停止寻找,身心灵是他们的探索、实践,但它并不是我们应该直接给这时代交出的答卷。
你焦虑吗?那你别停止,继续寻找吧。而寻找,还要花很长时间呢。
身心灵疗法在中国的年轻人中大受欢迎,归根结底是这些爱蹦迪的年轻人,发现夜店已经不足以缓解巨大生活压力下产生的焦虑,他们需要给自己的情绪找一个更容易疏解的渠道,而这些身心灵给出的解决方法简单方便可操作,成为了他们的首选。
总有这些畅销书的一席之地
这些书即便你没看过也肯定听说过:《秘密》、《潜意识的力量》、《水知道答案》、与神对话系列、光的课程系列、肯·威尔伯系列、门罗系列、藏密系列、《少有人走的路》系列、张德芬系列、奇迹课程系列、吸引力法则系列等等。
这些林林总总的书,都能冠以身心灵书籍的名号。而且你稍加接触就不难发现,这些书真的深浅不一,有些披着哲学的外衣,有些是改头换面的新型鸡汤。
这其中除了作者的认知水平、表达能力之外,也和读者自身的情绪状态、生活情境、对内在的关注程度、思维水平有关。
不过身心灵书籍总体来看,还是比齁人的鸡汤好上那么一点点。它们一般在个体层面进行叙事,大都关注自我的能量与提升,其引导人看向内在,看向精神层面,注重自我的成长,而且,认为内心的平和与生命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。
当我们分析为什么是身心灵图书走红,而不是宗教、哲学典籍的时候,就要考虑到,现代人和现代生活的特性是讲求现实性。
更多人希望看到所谓“落地”的书:你不要跟我讲那么多有的没的,告诉我快速的、有效的解决办法就行。而这些身心灵图书就正好将陈述问题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,自成一套系统。
鸡汤给你假大空的道理,而身心灵反其道而行之,它有自己一套系统和理论,就好像给了小孩子一个新的花园,同时也给了你一些装饰花园的工具。
当然,有解决办法自然是好的,但解决问题通常都是治标不治本,今晚你读书之后,心灵回归了宁静,明天你受到新的刺激之后,会在原地再次爆炸。几次失败之后,你会明白,解决方法是有的,但你做不到。
急着获得平静才是最大的焦虑
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,可能在某些场合下接触了身心灵,然后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,于是急切地在各种身心灵工作坊和禅修班之间跑来跑去,觉得自己将要变成一个平静而充满智慧的人,嗯,每天都更平静,更有觉察,更美好。
很多年轻人开始上起了禅修班,动辄成千上万的,打着让你减压、获得心灵平静、知晓生命意义旗号的工作室,会让你参加为期三五天的课程,内容五花八门,从神秘主义,心理学,量子科学,到轮回和艺术。
当然,不可否认,也确实有众多因为接触了身心灵之后,生命真的发生改变的人,他们受到滋养,而不是受到蛊惑,也有一些可以真正称得上是智慧的。
但如同众多这个世界上的奇怪事物一样,若把身心灵看做一个新的市场,那它自然也是良莠不齐,不能一概而论。但实际上,平静和智慧都无法快速获得,这些三五天号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速成班听起来就很不靠谱。
所以这些学习的年轻人出门碰到个鸡毛蒜皮的小事儿,那一点灵性立马不够用了,被琐碎生活“啪”地打回原形。然后可能就开始抱怨,这个没用,那个没用,情绪病卷土重来。
可精神危机并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属,不再年轻的人们,甚至沉重地不愿再谈起精神危机,只想找到一个能尽快让自己变舒服点的办法。于是对话就会变成这样:
——“你在想什么呢?”
——“我想迅速幸福,我想赶快获得平静。”
看似新的浪潮其实并不新。没有新鲜的故事但永远有新鲜的嘴唇,毕竟我们对生命的思考,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。可是,即便说真正灵性生活也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利,但不能否认对灵性的狂热和极度渴望,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。
身心灵这个概念其实异常复杂,它自产生起就带有不同文明和意识形态意味,它是生命的回归,是精神狂热,也是西方人的东方想象。不管你对精神和灵性作何感受,至少我希望这一切不是字面的、简单速成、刻奇、同质的。
况且,追求精神生活不止这一条路,在谈整合、精神、生命之前,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、理性思维和价值观依然非常必要,保持好奇和开放,但不要以为自己已经到了世界的终点和全部。
编辑|小水
审稿|建君 淑娴
图片来源|500px
来源|上流(ID:heyupflow)
点击【阅读原文】,关注【禅者Changer】微博!